物理百年讲坛第八次特邀报告

2013年10月19日下午,在北京大学物理学科成立百年之际,第八次物理百年讲坛邀请了三位哈佛大学教授庄小威、谢小亮和James G. Anderson分别作了三场精彩的学术报告。庄小威、谢小亮两位教授的报告在在英杰交流中心阳光大厅举行。bt365体育院长谢心澄教授主持报告

庄小威教授的报告题目为:Bioimaging at the Nanoscale: Single-molecule and Super-resolution Fluorescence Microscopy。她首先回顾了人类探索微观领域的发展的历程,随后向听众们展示了其代表性工作:高精度的光学成像技术STORM(随机光学重构成像谱)及其在微生物学和神经生物学中的应用。利用STORM可以监测单一生物分子和联合体在体外或活细胞内的实时行为,从而提升人类对蛋白质分子翻译、相互作用和神经突触分子的可塑性功能等的理解水平,更有可能利用这种崭新的技术发现新的生物学现象和机理。庄小威教授的报告得到了现场师生们的热烈响应。演讲结束后,同学们就报告内容和庄小威教授进行了深入交流。

谢晓亮教授的报告题目为:Physics for Medicine in the Post Genome Era。谢晓亮首先介绍了近年来国际上单分子研究以及光学成像技术的发展情况,这些新型技术的发展对于生命科学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利用这一新型研究手段,可以更好的从事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分子生物学等基础研究,甚至可以解决癌症等一些重大医学问题。最后,谢晓亮教授祝贺北大物理成立100周年,并鼓励青年学子成长为贡献人类发展的高端人才。谢心澄院长为两位报告人颁发了“北京大学百年物理讲坛”的奖牌。

Anderson教授的报告在物理楼大气与海洋科学系会议室举行,报告由物理学院院长助理、大气与海洋科学系系主任胡永云教授主持。Anderson教授的报告题目为:Recasting the Climate Debate: Feedbacks That Set the Timescale for Irreversible Change。他从地球人口的增长对能源需求的增长,讲到人类燃烧化石燃料的增长;从二氧化碳的增加到全球变暖,从北极海冰融化到冰雪反照率反馈、从冻土融化到CO2 释放、从冰雪融化到可燃冰气化,这些正反馈将导致地球气候系统的不可逆。他进一步讲到他目前所从事的机载雷达探测格陵兰冰盖融化、更多的水汽进入平流层导致臭氧损耗以及计划的机载雷达探测地球第三极-青藏高原冰川融化对地球气候系统的影响。Anderson教授的报告深入浅出,向听众展示了人类活动对生存环境的影响,呼吁节能减排、减缓气候变化和保护人类生存环境。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气象局等单位的师生出席了报告会。报告结束之后,胡永云教授代表物理学院向Anderson教授颁发了“物理百年讲坛”报告奖牌。

点击以上图片可见更加清晰显示